渣打温拓思:中国“3060”承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进展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分论坛上发言。
温拓思表示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大进展。他对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有关部门构建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也表示高度认同,他认为绿色金融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激励机制、产品创新体系和国际合作为该体系的五个重点支柱,对引导、激励和奖励公司向低碳经济过渡至关重要。
“我们将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工作重点。2020年,我们参与了12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所有项目的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超过36%的项目符合联合国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清洁/可再生能源、垃圾处理和水资源项目。”温拓思表示。
温拓思目前还担任国际金融协会扩大自愿碳市场工作组主席以及B20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紧急情况行动委员会联合主席。他说:“该工作组也包括来自中国的几个机构,其目的是建立和扩展私营部门自愿碳市场,来帮助企业向净零排放过渡。我们非常期待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非常荣幸出席此次会议,并就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绿色转型这一非常重要的主题分享我们的观点。
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大进展。据中国绿金委的估计,中国每年需约人民币4万亿用于清洁技术、节能、绿色交通等方面的投资,其中85%至95%的资金需要来自私营部门。渣打去年发布的《2030机遇》研究发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中,和三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相关的私营部门投资机会为近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投资机会和需求最大,达2.829万亿美元。去年,我们也对全球300家最大的投资公司进行了一项调研。我们发现53%投资于新兴市场的机构将中国列为重点投资市场。根据我们近期的《可持续投资评估》,目前高达90%的高净值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感兴趣,其中42%的人考虑在未来三年内将其15%的资金用于可持续投资。
当前,为了动员私营部门进行投资和支持资本的配置,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整合可持续成果和管理ESG风险的政策和监管框架、更高质量的数据、统一的定义和全面准确的披露。我们对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有关部门构建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表示高度认同,绿色金融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激励机制、产品创新体系和国际合作为该体系的五个重点支柱,对引导、激励和奖励公司向低碳经济过渡至关重要。
在渣打,我们采用“三管齐下”的做法,包括推进可持续金融、管理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和非金融性风险,以及减少我们自身运营和我们融资活动引发的碳排放。
近年来我们在这些领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2017年,我们承诺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为新的燃煤发电厂提供资金,并正与客户合作协助其在未来10年内做好燃煤转型过渡。我们还承诺到2024年底前提供75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400亿美元项目融资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350亿美元用于清洁技术融资。我们也致力于到2030年实现我们自身运营的净零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我们融资活动的净零碳排放。
我们将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工作重点。我们是最早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银行之一,并于去年获得GIP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最佳实践奖”。2020年,我们参与了12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所有项目的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超过36%的项目符合联合国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清洁/可再生能源、垃圾处理和水资源项目。此外,渣打作为GIP秘书处下绿色产品工作组的联席主席,与业界同行紧密合作,推广与转型过渡相关的金融产品—债券、贷款、基金和保险,使市场参与者能更好地参与碳排放净零转型,并从中获益。
我也很高兴得知,2021年1月1日,中国碳市场开始了第一个“履约周期”,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权市场正式启动。我目前担任由200多个全球领先市场参与者组成的私营部门“扩大自愿碳市场工作组”主席。该工作组也包括来自中国的几个机构,其目的是建立和扩展私营部门自愿碳市场,来帮助企业向净零排放过渡。我们非常期待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在也是呼吁志同道合的金融机构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首先,我们必须一致支持客户向净零碳排放过渡,为上述改变提供融资支持,并为转型困难的行业创造机会。第二,我们必须把资金调动到能够创造最大变化的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需要给自身更大压力,确保在金融决策时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可持续性和着眼于长远应该成为企业战略和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我们必须支持可持续金融指标与产品标准化方面的努力。最后,我们需要让可持续金融具有普惠性。我们需要与客户和投资者合作,让他们了解可持续金融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需求最迫切的新兴市场。
渣打银行已经在中国植根163年。我们致力于全力支持中国在国内和国外,包括“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中,推进的绿色转型。我们遍布亚洲、非洲和中东的网络,以及雄厚的专业能力,也使得我们在上述转型中有机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期待着与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智库、非政府组织和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推进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